二蛋 爱偷懒

选项(1分):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 更新不易,赞助二蛋3元看答案,最新数据截至2025-09-25!立即操作>>
二蛋已收录了截至2025年09月25日安徽继续教育平台全科题目,题目准确率和覆盖率接近100%,请放心使用。

二蛋爱偷懒 2dan.com.cn

二蛋说:在有限的条件下,二蛋将尽最大努力提供一个纯净无广告,无安装插件,无病毒,并且直观超级简洁的海量学习题目平台,感谢各位用户的支持!
其他题目
[单选题] 预防霍乱较为完整的措施是

A 隔离.治疗病人。

B 流行季节预防服药。

C 隔离治疗病人,切断传播途径,疫区人群进行预防注射。

D 封锁疫点,疫区。

查看答案

[单选题] 霍乱典型病例的临床表现是

A 严重无痛性腹泻,大便呈水样或米泔水样,继而呕吐,严重脱水征。

B 先吐后泻,腹痛明显,水样大便,轻度脱水征。

C 畏寒发热,腹痛腹泻,脓血样大便,里急后重明显。

D 畏寒、发热,早期中毒性休克。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一位中年男子,因腹泻伴呕吐半天于7月初来院急诊,患者排水样便10余次,无腹痛及里急后重感,呕吐3—4次,开始食物,后为清水,量大,病后不发热,但双下肢抽搐.本例体格检查不太可能出现的体征是

A 表情淡漠。

B 呼吸增快且不规则。

C 脉搏细速伴血压下降。

D 皮肤干燥且皮肤温度低。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中毒性痢疾的临床特征,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急性高热,惊厥,昏迷。

B 迅速休克与呼吸衰竭。

C 多发生在儿童。

D 大便常规正常,脑脊液化验正常。

查看答案

[单选题] 70岁,男性,急起畏寒发热1周,体温波动在37.5~39℃,伴头痛.呕吐。咳嗽.吐痰,体查:血压120/90mmHg,神志模糊,全身皮肤粘膜有散在淤点.淤斑,脑膜刺激征阳性,血象:WBC 6.5×10^9/L,N 0.80,L 0.20,胸片无实质性病变,最可能的诊断是

A 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

B 老年人流脑。

C 结核性脑膜炎。

D 肺炎链球菌脑膜炎。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男,18岁,中学生,8月2日急性起病,高热4小时,大便水泻2次来院急诊。体查:体温39.5℃,面色苍白,四肢冷,脉细速,神志模糊,血压75/60mmHg,血象:WBC 25.0×10^9/L,N 0.85,L 0.15,最可能的诊断是

A 流行性乙型脑炎。

B 霍乱。

C 中毒性菌痢。

D 败血症。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普通型流脑的临床表现是

A 高热、循环衰竭、大片淤斑。

B 高热、淤斑、昏迷、呼吸衰竭。

C 低热、头痛、淤点。

D 高热、头痛、淤癍、脑膜刺激征。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某学校发生霍乱病例数例,其密切接触者无任何症状,体查无异常,血、尿常规正常,对密切接触者应采取

A 霍乱菌苗预防接种。

B 预防性服药。

C 严格检疫5天并给予预防性服药。

D 待出现症状后立即进行隔离治疗。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关于副伤寒甲.乙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不正确

A 起病时有急性胃肠炎症状。

B 副伤寒甲复发机会较伤寒少。

C 毒血症状较轻,但胃肠症状较显著。

D 出血与穿孔少见。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患者,男,24岁,腹泻、呕吐3小时,腹泻共10多次,初起含粪质,后为黄色水样,无发热、腹痛、里急后重.查体:血压82/62mmHg,脉搏106次/分,呼吸22次/分,表情呆滞,呈中度脱水貌,心肺(-),腹软,无压痛反跳痛,本例诊断应首先考虑

A 细菌性食物中毒。

B 急性细菌性痢疾。

C 病毒性肠炎。

D 霍乱。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流脑暴发型败血症发病机制是

A 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所致。

B 内毒素所致的严重微循环障碍、DIC。

C 高热、失水性休克。

D 血管内皮损伤血浆外渗所致低血容量休克。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患者男性,20岁。昨日进食海产品,今日开始较频繁腹泻,水样便,继之呕吐,但无腹痛,不发热,口渴,腓肠肌疼痛,查体:体温36℃,脱水,呼吸平稳,心肺正常,腹平软.无压痛,四肢微凉。血象:WBC 20.0×10^9/L,粪便镜检:WBC 0~2/HP.抢救该病人,最紧急措施是

A 大量补液。

B 抗生素。

C 给升压药。

D 给止泻药。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对菌痢而言,正确的是

A 体温越高,病情越严重。

B 腹泻次数越多,病情越严重。

C 越快出现休克,病情越严重。

D 血液中性粒细胞越多,病情越严重。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菌痢并发症不包括

A 菌血症。

B 溶血尿毒综合症。

C 成人肠套叠。

D 瑞特氏综合症。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布氏杆菌急性期的特点,错误的是

A 高热时伴有明显中毒症状。

B 关节痛主要在大关节。

C 典型热型为波浪型。

D 主要为大神经的神经根、神经干病变。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一患者来自霍乱流行区,突起腹泻,每天腹泻15次,呈水样便,伴有呕吐,24小时尿量200ml,体查:血压77/53mmHg, 大便镜检:WBC0-5/HP,悬滴阳性,初步诊断为霍乱,问临床类型属于

A 轻型。

B 中型。

C 重型。

D 中毒型。

查看答案

[单选题] 霍乱病人最早出现的病理生理改变是

A 急性肾功能衰竭。

B 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C 急性心功能不全 。

D 大量水分及电解质丢失。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猩红热的发病年龄高峰

A 5-15岁。

B 20-30岁。

C 30-40岁。

D 40-50岁。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男性青壮年,在夏秋季急诊,自诉骤然剧烈腹泻20余次,水样便,量多,无粪质粘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伴无力状,口干,无尿12小时,体检:重度脱水征,血压37.5/0mmHg,心率130次/分,心肺无特殊,肝脾未及。为明确诊断,大便培养选择何种培养基为佳

A 琼脂培养基。

B 血琼脂培养基。

C 厌氧培养基。

D 碱性琼脂培养基。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小儿伤寒特点不正确的是

A 发热以弛张型为多。

B 胃肠道症状不明显。

C 肝脾肿大较常见。

D 易并发支气管肺炎。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一男性青年于某年九月因急性腹泻一日入院,当时腹泻已20余次,黄色稀便至清水 样便,每次量均较多,不觉明显腹痛与下坠,曾呕吐3次,起病后仅排尿二次,量甚少。体检:体温正常,血压80/66mmHg,心率120次/分,神志淡漠,皮肤弹性差,眼球下陷,唇干。住院后应依哪一项治疗原则紧急处理?

A 快速补液,力争短期内补足丢失液体。

B 补液宜以胶体液为主,酌补晶体液,以迅速纠正休克。

C 选用有强大作用的止吐药与止泻药,控制病情进一步恶化。

D 应按“先盐后糖,注意补钾”的原则快速补液。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溶血尿毒综合症描述错误的是

A 与伤寒内毒素诱发肾小球微血管发生凝血有关。

B 内毒素促使红细胞破裂。

C 导致肾血流受阻。

D 常发生在病程1-3天。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关于流脑的易感性错误的是

A 由于从母体获得抗体,6个月内的婴儿很少发病。

B 成人发病较少,因可在多次流行中隐性感染获得免疫力。

C 在流行年发病年龄可向高年龄组移动。

D 感染后免疫力持久,各群间交叉免疫力持久。

查看答案

[单选题] 霍乱病人治疗的关键措施是

A 止泻、止吐。

B 抗病原。

C 补液、补盐。

D 镇静、止痛。

查看答案

[单选题] 9岁男孩,急起高热.寒战,体温40。2℃,伴头痛。呕吐,精神萎靡,烦躁不安,体查:血压测不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发绀,全身皮肤粘膜大片淤斑,脑膜刺激征阴性,脑脊液检查细胞数正常,临床疑为暴发型休克型流脑,以下措施哪项是错误的

A 尽早应用大剂量青霉素抗菌。

B 尽早使用足剂量的磺胺抗菌。

C 迅速纠正休克。

D 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减轻毒血症。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伤寒出现肝脾肿大的主要原因是

A 中毒性肝炎。

B 伤寒性肝炎,脾炎。

C 全身网状内皮系统增生性反应。

D I型变态反应。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关于布氏杆菌的流行病学特点,错误的是

A 病后可获得较强的免疫力,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

B 国内以羊为主,其次为牛、猪。

C 传播途径以皮肤为主。

D 人群普遍易感,牧区感染率最高。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男,15岁,急起畏寒.发热,体温40℃,伴有剧烈头痛。呕吐,脑脊液检查: WBC1200×10^6/L,多核0.90,单核0.10,蛋白4.5g/L,氯化物101mmol/L,糖1.5mmol/L。临床考虑:流脑、其他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确诊有赖于

A 发病季节。

B 皮肤粘膜有无淤点.淤斑。

C 血.脑脊液涂片革兰染色镜检。

D 血.脑脊液培养。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男,15岁,急起畏寒.发热2天,伴精神萎靡。烦躁不安.体查:全身皮肤粘膜有广泛的淤点。淤斑,脑膜刺激征阴性,血象:WBC 20.0×10^6/L,N 0.90,L 0.10,为快速诊断提供依据,应做哪项检查

A 血培养。

B 脑脊液培养。

C 淤斑处组织液涂片革兰染色镜检。

D 淤斑处组织液培养。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流脑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 经食物或污染水源传播。

B 呼吸道飞沫直接传播。

C 通过吸血节肢动物传播。

D 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伤寒并发溶血性尿毒综合症的可能原因是

A 伤寒的病情严重。

B 伤寒杆菌内毒素诱发肾小球微血管内凝血。

C 使用氯霉素治疗进行病原治疗。

D 使用头孢菌素进行病原治疗。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菌痢的确诊依据是

A 典型菌痢临床症状。

B 粪检有巨噬细胞。

C 粪培养阳性。

D 粪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目前菌痢的病原治疗首选

A 氯霉素。

B 四环素。

C 磺胺药。

D 氟喹诺酮类。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对于中毒性痢疾脑型和乙脑的鉴别最有意义的是

A 起病急骤。

B 早期休克。

C 大便检查有无炎性成份。

D 高热.昏迷.抽搐。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对人类致病力最强的布鲁杆菌是

A 猪型布鲁杆菌。

B 牛型布鲁杆菌。

C 犬型布鲁杆菌。

D 羊型布鲁杆菌。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慢性菌痢是指病程超过下述时间者

A 1周。

B 2周。

C 1月。

D 2月。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腹泻是肠道传染病的主要症状,病原菌直接侵入肠粘膜引起炎症性腹泻除了

A 霍乱、副霍乱弧菌。

B 侵袭性大肠杆菌。

C 沙门菌。

D 痢疾杆菌。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伤寒肠壁淋巴组织坏死是由于

A 伤寒杆菌的直接作用。

B 内毒素的作用。

C 外毒素的作用。

D 变态反应。

查看答案

[单选题] 霍乱病人对症治疗重点应注意

A 有效血容量的补充。

B 镇静。

C 解痉止痛。

D 止泻。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一中年女性患者,突起腹泻1天半,每天20余次,水样便,伴有呕吐,尿量24小时400ml, 体查:血压77/56mmHg,神清,大便镜检:WBC1-3/HP,Hb160g/L,疑为霍乱,24小时补液方案哪项正确

A 口服补液3000-4000ml。

B 静脉补液3000-4000ml。

C 静脉补液4000-8000ml。

D 口服补液4000-8000ml。

查看答案

[单选题] 霍乱发病的第一个症状为

A 呕吐。

B 腹泻。

C 腹痛。

D 发热。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男,30岁,突起无痛性腹泻1天,大便20余次,初为稀便,后为水样,无里急后重,伴有恶心,无呕吐,无发热,查体:体温37.2℃,轻度脱水征,血压正常,血象:WBC 12.5×10^9/L,N 0.85,L 0.15,Hb 165g/L, 最可能的诊断是

A 霍乱。

B 急性菌痢。

C 急性阿米巴痢疾。

D 食物中毒。

查看答案

[判断题]

鼠疫的典型临床分型包括腺鼠疫、肺鼠疫和败血症型鼠疫

正确 、正确。

错误 、错误。

查看答案

[判断题]

伤寒复发是因为再次感染伤寒杆菌所致

正确 、正确。

错误 、错误。

查看答案

[判断题]

细菌性痢疾病程超过2个月即为慢性菌痢

正确 、正确。

错误 、错误。

查看答案

[判断题]

细菌性痢疾主要通过食物和水传播,不会通过接触传播

正确 、正确。

错误 、错误。

查看答案

[判断题]

预防细菌性痢疾的关键措施是接种疫苗

正确 、正确。

错误 、错误。

查看答案

[判断题]

猩红热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因此一个人一生只会得一次猩红热

正确 、正确。

错误 、错误。

查看答案

[判断题]

布鲁菌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长期不规则发热、多汗、关节痛和肝脾淋巴结肿大

正确 、正确。

错误 、错误。

查看答案

[判断题]

伤寒患者在病程的缓解期不会出现并发症

正确 、正确。

错误 、错误。

查看答案

[判断题]

伤寒患者病原学检查骨髓培养阳性率高于血培养

正确 、正确。

错误 、错误。

查看答案

[判断题]

霍乱弧菌对酸敏感,正常胃酸可杀死大部分细菌,故感染需要较大菌量

正确 、正确。

错误 、错误。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女,20岁,急起发热一周,体温38℃,伴有头痛.呕吐.出汗,已按化脓性脑膜炎治疗3天。检查:皮肤粘膜没有发现出血点,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检查:压力200mmH2O,WBC 450×10^6/L,多核0.75,单核0.25,蛋白2.0g/L,氯化物99mmol/L,糖2.0mmol/L,及时确诊有赖于

A 血培养。

B 脑脊液培养。

C 脑脊液沉淀涂片革兰染色,抗酸染色检查。

D 血清学检查。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中毒性菌痢的临床特征哪项除外

A 急性高热,反复惊厥,昏迷。

B 腹痛、腹泻明显。

C 迅速发生休克,呼吸衰竭。

D 大便常规检查发现大量炎性细胞。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女,35岁,反复发热35天,患者持续高热10天时,当地医院曾给予氯霉素治疗,5天后热退出院,出院后未接受任何治疗,2周后再次出现发热,查体:体温38.5℃,肝在肋下2cm,脾在肋下1.5cm,血象:WBC 3.0×10^9/L,N 0.70,L0.30,肝功能检查:ALT 200U/L,TBIL 16μmol/L,大便隐血实验++,最可能的诊断是

A 全身粟粒性结核。

B 病毒性肝炎。

C 伤寒复发。

D 阿米巴病。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男,47岁,农民,突然发热,伴腹痛、腹泻、恶心、胃纳减退、疲乏2天,每天排大便15次以上。体检发现体温39.9℃,心率每分钟96次,肝脾肋下无扪及,腹软,左下腹压痛,肠鸣音亢进。周围血液RBC 4.5×10^12/L,WBC 11.5×10^9/L,Hb 135 g/L,本例的诊断最可能是

A 细菌性食物中毒。

B 急性菌痢。

C 急性阿米巴痢疾。

D 霍乱。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一中年男性,因腹泻5天,已确诊为霍乱,继之出现少尿3天入院,查体:血压114/93mmHg,神志模糊,血清BUN25.2mmol/L,下列哪项处理是错误的

A 保护心肺功能。

B 纠正酸碱失衡。

C 快速大量补充血容量。

D 血液透析。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布氏杆菌的病原学错误的是

A 没有鞭毛,不形成芽孢或荚膜。

B 在自然环境中生活力弱。

C 革兰染色阴性。

D 羊总菌致病力最强。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引起伤寒不断传播或流行的主要传染源是

A 普通型伤寒患者。

B 暴发型伤寒患者。

C 慢性带菌者。

D 伤寒恢复期。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伤寒的确诊依据是

A 粪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B 血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C 胆汁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D 肥达反应阳性。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治疗霍乱补液原则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轻、中型病人可予以口服补液。

B 重型病人每瓶液体按常规浓度积极补充氯化钾。

C 先补生理盐水,血压回升后改为含糖541溶液或3:2:1溶液。

D 轻、中、重型补液者分别为3000-4000,4000-8000,8000-12000mL,24小时内。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关于肥达反应下列哪项错误

A 约有10-30%患者肥达反应始终为阴性。

B 对伤寒与副伤寒有确定诊断价值。

C 通常在病后1周左右出现抗体。

D 第3-4周的阳性率可达70%以上。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关于猩红热下列哪项错误

A 病人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

B 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

C 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发病较多。

D 感染后可产生抗菌免疫和抗毒免疫,且免疫力均持久。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属于

A 志贺菌属。

B 沙门菌属。

C 弧菌属。

D 弯曲菌属。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一位中年男子,因腹泻伴呕吐半天于7月初来院急诊,患者排水样便10余次,无腹痛及里急后重感,呕吐3-4次,开始食物,后为清水,量大,病后不发热,但双下肢抽搐。本例首先应采取的治疗措施是

A 快速静脉补液。

B 尽快口服补液。

C 口服止泻剂。

D 口服补液+口服止泻剂。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列检查中除哪一项外均可用于霍乱的诊断

A 大便悬滴检查。

B 大便碱性蛋白胨培养。

C 大便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

D 凝集溶解试验检查。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关于流脑,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隐性感染最常见。

B 60%~70%为无症状带菌者。

C 30%为上呼吸道感染型和出血型。

D 潜伏期一般为10~14天。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不属于急性细菌性痢疾临床表现的是

A 急性起病。

B 腹痛、腹泻。

C 里急后重。

D 右下腹压痛。

查看答案

[单选题] 霍乱的确诊依据是

A 典型的临床表现。

B 粪便.呕吐物培养阳性。

C 与霍乱患者密切接触史。

D 大便悬滴镜检阳性。

查看答案

[单选题] 霍乱的病理变化为

A 肠黏膜有炎症改变、浅表溃疡。

B 胆囊内无胆汁。

C 肾脏有炎症改变及变性。

D 严重脱水、肌肉及组织干瘪。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前驱期发热,咽痛,起病1-2天内出疹,皮疹为针头大小,红色斑点状疹或粟粒疹,疹间皮肤充血,皮肤弥漫性潮红,压之退色,退疹时脱屑脱皮,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是下列哪项疾病的临床特点

A 麻疹。

B 猩红热。

C 幼儿急疹。

D 风疹。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伤寒患者临床类型除了典型外,其他类型那种是错误的

A 轻型。

B 暴发型。

C 出血穿孔型。

D 迁延型。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关于O139血清型霍乱,下列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 发热较常见。

B 腹痛较常见。

C 症状较埃尔托型重。

D 抗菌药物首选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为伤寒病人做细菌培养,下列有关不同标本诊断价值的描述,哪一条是不正确的

A 病程第1~2周,血培养的阳性率最高。

B 骨髓培养的阳性率比血培养低。

C 整个病程中,粪便均可培养出伤寒杆菌,但阳性者不一定都是现症病人。

D 病程第3~4周,部分病人的尿培养阳性。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关于霍乱病人大便性状的描述,下列不正确的是

A 米泔水样。

B 脓血粘液便。

C 黄色水样。

D 洗肉水样。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某防疫部门领导来急诊室核实了某地确发现霍乱患者,这位领导立即采取措施,除一项外均为紧急措施

A 核实诊断,确定疫点,疫区,并实行封锁。

B 严格隔离治疗病人。

C 接触者登记和管理,隔离及治疗带菌者。

D 做好预防接种。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猩红热病原治疗首选

A 红霉素。

B 四环素。

C 青霉素。

D 头孢菌素。

查看答案

[单选题] 3岁患儿,高热2天,昏迷抽搐1天,体查:体温40.2℃,深度昏迷,呼吸 节律不规则,瞳孔缩小,脑膜刺激征阳性,血象:WBC22.0×10^9/L,N 0.90,L 0.10,PLT 80×10^9/L,下列处理哪项是错误的

A 快速静脉推注甘露醇。

B 吸氧,保持气道通畅。

C 立即腰椎穿刺送脑脊液检查。

D 镇静。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菌痢急性期的基本病变是

A 肠粘膜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

B 肠粘膜水肿、增厚、溃疡形成。

C 肠壁形成口小底大的烧瓶样溃疡。

D 嗜酸性肉芽肿的形成。

查看答案

[单选题] 霍乱所引起的腹泻是大量失水,它属于

A 高渗性失水。

B 等渗性失水。

C 低渗性失水。

D 混合型失水。

查看答案

[单选题] 霍乱病人中出现”米泔水样"大便主要是由于

A 大便含有大量脓细胞。

B 大便含有大量红细胞。

C 缺乏胃酸,消化不良。

D 肠液中粘液过多,胆汁过少。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脑膜炎球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

A 外毒素。

B 内毒素。

C 神经毒素。

D 侵袭力。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关于流脑流行病学,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隐性感染最常见,仅1%出现典型临床表现。

B 新生儿很少发病。

C 1-3岁抗体滴度最低,最易发病。

D 5岁以下最易发病。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脑膜炎双球菌的致病的重要因素是

A 外毒素。

B 内毒素。

C 荚膜。

D 菌毛。

查看答案

[单选题] 霍乱的最主要传播途径是

A 通过水。

B 通过食物。

C 通过日常生活接触。

D 通过苍蝇媒介。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伤寒回肠末端淋巴组织病变分期中哪项是错误的

A 增生肿胀期。

B 坏死期。

C 炎症期。

D 溃疡形成期。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引起胃肠型食物中毒的常见传染源错误的是

A 家畜。

B 家禽。

C 鱼类。

D 野生植物。

查看答案

[单选题] 霍乱病人静脉补液原则除外

A 早期,快速,足量。

B 先盐后糖。先快后慢。

C 适时补碱。

D 均采用口服补液。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病变部位位于

A 回肠末端。

B 乙状结肠与直肠。

C 升结肠。

D 降结肠。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某学生暑假由沿海某市回校,在途中一码头食冷稀饭一碗,次日突起腹泻,一天20余次,继之呕吐,无明显腹痛,查体:体温36。5℃,中度失水,血压75/53mmHg,大便镜检:WBC 0~1/HP,疑为霍乱,应考虑做那项检查确诊

A 大便涂片染色检查。

B 大便碱性培养基培养。

C 血培养。

D 大便悬滴镜检。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关于流脑发病机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病原菌从鼻咽部进入人体。

B 细菌内毒素是致病重要因素。

C 内毒素引起的是阿萨氏反应,产生循环障碍和休克。

D 休克早期出现DIC。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关于β型溶血性链球菌,叙述错误的是

A A群β型溶血性链球菌是猩红热的主要病原体。

B M蛋白对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均具免疫毒性作用。

C 红疹毒素能致发热和猩红热皮疹。

D 链球菌均可致猩红热。

查看答案

[单选题] 霍乱并发症除外

A 急性肾功能衰竭。

B 低钾综合征及酸中毒。

C 急性肺水肿。

D 肠穿孔。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列哪项不是脑膜炎球菌的特点

A 能产生内毒素。

B 产生自溶酶。

C 革兰染色阴性。

D 耐低温、干燥。

查看答案

[单选题] 霍乱治疗原则除外

A 接病人呕吐情况给流质或禁食。

B 静脉或口服补液并纠正电解质。

C 必要时手术治疗。

D 对症治疗.辅以抗菌药物或抑制肠道分泌药物。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列哪项不是痢疾志贺菌产生毒素

A 神经毒。

B 内毒素。

C 肝毒素。

D 肠毒素。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关于猩红热的皮疹错误的是

A 发病后第二日出疹。

B 皮肤弥漫性充血基础上针尖大小丘疹。

C 于耳后.颈及上胸开始出疹。

D 脱屑少见。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关于布鲁菌病的发病机制,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菌和毒素以及变态反应均不同程度地发挥作用。

B 急性期细菌和毒素发挥作用。

C 慢性期以变态反应病变为主。

D 不易复发。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伤寒病人排菌量最多的时期是

A 起病后第1周。

B 起病后第2~4周。

C 起病前1周。

D 起病后第5周。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猩红热患儿应隔离至

A 体温正常。

B 症状消失。

C 青霉素注射7-10天。

D 症状消失,咽拭子连续3次培养阴性。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