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1分):
[单选题] 下列哪一项不是普通阿米巴痢疾的临床特点A 起病缓慢。 B 右下腹压痛。 C 暗红色果酱样大便。 D 显微镜下可见大量脓细胞。 |
[单选题] 以下哪一药物一般不用于防止初次感染疟疾的预防性服药A 氯喹。 B 甲氟喹。 C 乙胺嘧啶。 D 伯氨喹。 |
[单选题] 常出现复发的疟疾是A 间日疟和三日疟。 B 间日疟和卵形疟。 C 恶性疟。 D 三日疟。 |
[单选题] 近年来认为疟疾远期复发的原理是A 肝内有迟发型子孢子。 B 红细胞内疟原虫未被完全清除。 C 带虫免疫。 D 疟原虫具有抗药性。 |
[单选题] 女,27岁,已婚,畏寒.寒战,继之发热,体温达39℃,伴剧烈头痛,持续4-6小时后热退,退热患者感体力尚正常,能进食,每2日发作1次,共3 次,血象:WBC 6.7×10^9/L,N 0.72,L 0.28,追问病史,停经已4个月,应采取哪项治疗措施A 氯喹+伯氨喹啉。 B 阿的平+伯氨喹啉。 C 奎宁注射液作快速静脉推注。 D 氯喹快速静脉推注。 |
[单选题] 疟疾是由下述哪种虫媒叮咬传播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A 库蚊。 B 伊蚊。 C 蜱。 D 按蚊。 |
[单选题] 疟原虫在蚊虫体内进行的是疟原虫生活史中的哪个阶段A 有性繁殖期。 B 无性繁殖期。 C 有性和无性繁殖同时存在。 D 休眠期。 |
[单选题] 疟疾并发症,下列哪项不正确A 恶性疟和间日疟反复发作未经治疗者可致急性肾小球肾炎。 B 恶性疟和三日疟长期反复发作可导致肾病综合症。 C 并发肾病综合症时抗疟治疗有效,但用激素治疗效果差。 D 并发急性肾小球肾炎时抗疟治疗仍有效。 |
[单选题] 下列情况均可出现疟疾非典型发作,除外A 间日疟早期。 B 恶性疟疾。 C 成人输血后疟疾。 D 婴幼儿疟疾。 |
[单选题] 关于疟疾的诊断性治疗,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氯喹治疗后24小时体温正常即可确诊。 B 氯喹治疗后48小时体温正常即可确诊。 C 氯喹治疗后48小时体温仍未控制者可排除疟疾。 D 来自非耐药疟疾流行区的患者,氯喹治疗后48小时体温仍未控制,可基本排除疟疾。 |
[单选题] 男,25岁,3周前自非洲援外归国,高热1周,伴畏寒。寒战,疑为疟疾,氯喹治疗3d,病情无好转,下列哪项处理较合适A 加大氯喹剂量。 B 联合应用伯氨喹啉。 C 乙胺嘧啶。 D 甲氟喹。 |
[单选题] 肝阿米巴病各种穿破性并发症,最危险的是发生于A 胸腔和肺。 B 心包。 C 腹腔。 D 胃和十二指肠。 |
[单选题] 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侵入肝脏最主要的途径是A 穿透结肠壁直接入肝。 B 经胆道逆行入肝。 C 经门静脉入肝。 D 经肝静脉入肝。 |
[单选题] 间日疟、三日疟与一般恶性疟常用的治疗方案是A 氯喹+乙胺嘧啶。 B 氯喹+伯氨喹啉。 C 奎宁+乙胺嘧啶。 D 奎宁+伯氨喹啉。 |
[单选题] 以下哪种药物不是脑型疟常用杀灭红内期列体增殖疟原虫的抗疟原虫药A 奎宁。 B 氯喹 。 C 哌喹。 D 磷酸咯萘啶。 |
[单选题] 疟疾的发作具有周期性,其间歇期的长短取决于A 侵入的子孢子数量。 B 机体免疫力强弱。 C 疟原虫毒力强弱。 D 裂殖体在红细胞内发育的时间。 |
[单选题] 阿米巴痢疾的腹部压痛常见于A 左下腹。 B 左上腹。 C 剑突下。 D 右下腹。 |
[单选题] 用来确诊疟疾患者的实验室方法为A 间接荧光抗体法。 B 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 C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D 血或骨髓片找病原体。 |
[单选题] 疟疾的临床特征下列哪项错误A 周期性发作的寒战、高热、大汗。 B 间日疟和恶性疟常有复发。 C 贫血脾肿大。 D 肝脏轻度肿大,压痛,ALT可增高。 |
[单选题] 环状体出现在下述部位中哪个部位A 肝细胞。 B 蚊子的唾液中。 C 红细胞。 D 单核细胞。 |
[单选题] 以下疟原虫仅感染衰老红细胞的是A 间日疟原虫。 B 三日疟原虫。 C 恶性疟原虫。 D 卵形疟原虫。 |
[单选题] 下列哪种抗疟药可诱发黑尿热A 伯胺喹啉。 B 氯喹。 C 乙胺嘧啶。 D 甲氟喹。 |
[单选题] 感染性按蚊在疟原虫生活史中是A 第一中间宿主。 B 第二中间宿主。 C 终宿主。 D 长期储存宿主。 |
[单选题] 引起临床上凶险发作最常见的疟原虫是A 间日疟原虫。 B 三日疟原虫。 C 恶性疟原虫。 D 卵形疟原虫。 |
[单选题] 阿米巴肠外并发症没有A 阿米巴肝脓肿。 B 阿米巴肺脓肿。 C 阿米巴腹腔脓肿。 D 阿米巴胸膜炎。。 |
[单选题] 患者间日寒战.高热.大汗发作7天,脾在肋下1.5cm,质硬,血中查到间日疟原虫,患者10个月前曾有类似症状未经治疗,10天后自行缓解,应考虑为A 输血疟疾。 B 新发疟疾病人。 C 疟原虫携带者。 D 复发。 |
[单选题] 间歇性发热半个月,血涂片发现疟原虫,患者最明显的体征是A 黄疸。 B 肝脏肿大。 C 脾脏肿大。 D 唇周疱疹。 |
[单选题] 医疗队赴非洲高疟区工作,自身的保护性预防工作,以哪项最重要A 使用蚊帐、蚊烟、驱蚊剂。 B 口服伯氨喹啉。 C 口服乙胺嘧啶或氯喹。 D 注射青蒿素。 |
[单选题] 关于疟原虫在按蚊体内阶段繁殖变化过程,下列排列顺序哪项是正确的A 雌雄配子、配子体、合子、动合子、囊合子、子孢子。 B 配子体、雌雄配子、合子、动合子、囊合子、子孢子。 C 合子、动合子、配子体、雌雄配子、囊合子、子孢子。 D 雌雄配子、合子、动合子、配子体、囊合子、子孢子。 |
[单选题] 以下哪种药物不是耐氯喹疟疾发作时的抗疟原虫药A 奎宁。 B 甲氟喹。 C 青蒿素。 D 青蒿琥酯。 |
[单选题] 疟疾患者并发黑尿热常与哪种酶缺乏有关A 腺苷酸环化酶。 B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C 柠檬酸合成酶。 D 丙酮酸激酶。 |
[单选题] 下列疾病中,可引起脾大的除外A 伤寒。 B 急性血吸虫病。 C 疟疾反复发作。 D 晚期肝硬化。 |
[单选题] 疟疾的根治下列哪项错误A 治疗对象为1-2年内有疟疾史,血中找到疟原虫者。 B 常采用乙胺嘧啶和伯氨喹啉联合治疗。 C 可采用集体服药方式。 D 疟疾抗体检查阳性者不必进行根治。 |
[单选题] 对脑型疟疾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鉴别意义最小的是A 脾脏明显肿大。 B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加。 C 贫血。 D 脑脊液检查。 |
[单选题] 男,24岁,从海南打工回湘,间歇畏寒.寒战.发热,热退大汗,间歇期一般情况良好,初步诊断为疟疾,为进一步确诊,下列什么时期采血涂片找疟原虫阳性率最高A 高热期。 B 寒战发热期。 C 大汗期。 D 抽搐、昏迷期。 |
[单选题] 男,21岁,8月15日入院。1周前由安徽来湘,次日出现寒战。发热.头痛,体温时高时低,无一定规律性,出汗多,近2天来发作过一次高热,伴头痛,持续4小时,热退后精神如常,食欲正常,体温39℃,血象:WBC 6.8 ×10^9/L,N 0.64%,L 0.36,RBC 3.2×1012/L,Hb 10g/L,最可能的诊断为A 伤寒。 B 乙脑。 C 疟疾(间日疟)。 D 败血症。 |
[单选题] 关于阿米巴下列不正确的是A 粪便暗红色果酱样。 B 腥臭,含血和粘液。 C 粪便中可查到包囊和滋养体。 D 粪便即时送检,久放可至其他细菌污染。 |
[单选题] 婴幼儿疟疾的特点应除外A 发热多不规则。 B 病情重时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和惊厥。 C 血片中不易查到疟原虫。 D 脾大,显著贫血。 |
[单选题] 疟疾并发肾病综合征是属于A Ⅰ型变态反应。 B Ⅱ型变态反应。 C Ⅲ型变态反应。 D Ⅳ型变态反应。 |
[单选题] 阿米巴病组织损伤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A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机械性损伤。 B 溶组织内阿米巴释放的毒素。 C 迟发型变态反应 。 D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接触性溶解细胞作用及水解酶使组织破坏。 |
[单选题] 脑型疟疾与中毒性菌痢鉴别的要点为A 季节。 B 症状。 C 脑脊液变化。 D 肛拭或灌肠大便常规检查。 |
[单选题] 确诊肠阿米巴痢疾依赖于A 腹泻腹痛全身症状轻,抗菌药物治疗无效。 B 大便镜检有红白细胞及夏—雷结晶。 C 暗红色果酱样大便。 D 大便中发现阿米巴滋养体。 |
[单选题] 脑型疟疾的处理哪项是错误的A 20%甘露醇脱水。 B 止痉镇静。 C 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D 口服伯胺喹啉。 |
[单选题] 人群感染疟疾后,获得的免疫力为A 终生免疫。 B 一定的免疫力,但不持久。 C 无免疫力。 D 有交叉免疫。 |
[单选题] 关于阿米巴肝脓肿和细菌性肝脓肿的鉴别诊断,最重要的指标是A 起病缓急。 B 毒血症状轻重。 C 脓肿的个数和大小。 D 脓液的颜色。 |
[单选题] 女,24岁,因间歇寒战高热入院,血涂片中找到间日疟原虫,幼时有蚕豆黄病史,目前怀孕6个月,最适宜的治疗是A 乙胺嘧啶。 B 伯胺喹啉。 C 氯喹。 D 奎宁。 |
[单选题] 关于疟原虫,下列哪一论述是错误的A 间日疟原虫.卵型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感染常有复发。 B 疟原虫在人体内发育有红细胞内和肝细胞内两个阶段。 C 人是疟原虫中间宿主,蚊是疟原虫终末宿主。 D 疟原虫在蚊体内进行的是无性繁殖。 |
[单选题] 关于疟疾的免疫和发病原理,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人群对疟疾普遍易感。 B 疟疾反复发作或重复感染后获得一定免疫。 C 疟疾多次发作获得免疫力后,血中疟原虫完全消失,发作自行停止。 D 感染疟原虫后免疫力产生很慢,维持时间不长。 |
[单选题] 疟疾的预防下列哪项不正确A 根治带疟原虫者。 B 灭蚊,防蚊。 C 对高疟区人群可预防服药或疫苗注射。 D 注射免疫球蛋白。 |
[单选题] 疟疾流行的主要区域是A 热带。 B 亚热带。 C 热带和亚热带。 D 温带。 |
[单选题] 男,35岁,发热36天,体温37~38℃,伴右上腹疼痛,盗汗,消瘦明显.体查:右下肺呼吸音减弱,局部皮肤水肿,肝肋下3cm,有压痛及叩痛.血象:Hb 100g/L,WBC 12×10^9/L,N 0.80,L 0.20。2年前有慢性腹泻史。最可能的诊断是A 阿米巴肝脓肿。 B 细菌性肝脓肿。 C 肺脓肿。 D 肝癌。 |
[单选题] 肝阿米巴病各种穿破性并发症,最多见的是发生于A 胸腔和肺。 B 胃肠。 C 腹腔。 D 心包。 |
[单选题] 阿米巴肠道并发症没有A 肠出血。 B 肠穿孔。 C 结肠病变。 D 十二指肠炎。 |
[单选题] 下列疾病中可通过血液检查确诊,除外A 疟疾。 B 伤寒。 C 乙脑。 D 细菌性痢疾。 |
[判断题]所有志贺菌属细菌都能产生内毒素和外毒素 正确 、正确。 错误 、错误。 |
[单选题] 可用于调查伤寒慢性带菌者的抗体是A H抗体。 B O抗体。 C A抗体。 D Vi抗体。 |
[单选题] 关于布鲁菌病病理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 病理变化极为广泛,许多组织器官均被累及。 B 组织细胞的病理变化为化脓性改变。 C 最常见的病变部位是骨关节。 D 最常见的病变部位是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
[单选题] 伤寒杆菌致病的主要因素是A 内毒素。 B 肠毒素。 C 外毒素。 D 神经毒素。 |
[单选题] 猩红热临床类型没有A 普通型。 B 脓毒型。 C 中毒型。 D 轻型。 |
[判断题]伤寒患者第一次菌血症发生在病程的潜伏期 正确 、正确。 错误 、错误。 |
[判断题]皮疹是猩红热最典型的症状,其特点是在皮肤充血的基础上出现均匀分布的针尖大小丘疹,压之褪色 正确 、正确。 错误 、错误。 |
[判断题]一旦发现疑似鼠疫病例,城镇要求必须在6小时内、农村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正确 、正确。 错误 、错误。 |
[单选题] 伤寒发病第一周内阳性率最高化验是A 大便培养。 B 肥达反应。 C 血培养。 D 尿培养。 |
[单选题] 流脑的流行因素下列那项是正确的A 带菌者是最重要的传染源,经呼吸道传播,人群易感性与抗体水平有关。 B 病人是最重要的传染源,经呼吸道传播,6个月以内的婴儿发病率最高。 C 潜伏期病人是最重要的传染源,经呼吸道传播,5岁以上发病率最高。 D 该菌隐性感染率高,感染后对本群可产生免疫,但不持久。 |
[单选题] 急性布鲁杆菌病不典型的临床特点是A 多汗。 B 高热时伴有明显中毒症状。 C 关节呈游走性疼痛。 D 半数患者伴有肝、脾、淋巴结肿大。 |
[单选题] 伤寒的病原学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伤寒沙门氏菌属于沙门菌属中的D群。 B 不形成芽胞,有鞭毛,能运动。 C 不产生外毒素,菌体裂群后释放出内毒素。 D 有较弱的Vi抗原。 |
[单选题] 流脑的临床分型不正确的是A 普通型。 B 轻型。 C 重型。 D 暴发型。 |
[单选题] 猩红热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 消化道传播。 B 呼吸道传播。 C 产道。 D 皮肤伤口。 |
[单选题] 菌痢病人的粪便检查特点是A 革兰染色阳性。 B 无鞭毛。 C 各型痢疾杆菌均能产生外毒素。 D 有荚膜。 |
[单选题] 细菌性食物中毒潜伏期错误的是A 金葡菌5-10小时。 B 沙门菌4-24小时。 C 蜡样芽胞杆菌1—2小时。 D 副溶血弧菌6-12小时。 |
[单选题] 一4岁儿童,因高热10小时,2小时前发生惊厥急诊来院,体温40。3℃,呼吸42次/分,面色苍白,四肢发凉,皮肤有“花纹”,血WBC 18.0×10^9/L,N 0.86,L 0.14,做下列哪项检查最有助于早期诊断A 脑脊液检查。 B 血培养。 C 胸部放射线检查。 D 生理盐水灌肠液镜检。 |
[判断题]霍乱属于甲类传染病,发现后需强制隔离并紧急上报 正确 、正确。 错误 、错误。 |
[判断题]霍乱患者通常伴有明显的高热和剧烈腹痛 正确 、正确。 错误 、错误。 |
[判断题]流脑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和皮肤黏膜於点瘀斑 正确 、正确。 错误 、错误。 |
[判断题]链霉素是治疗各型鼠疫的首选特效药物 正确 、正确。 错误 、错误。 |
[单选题] 有关脑膜炎双球菌下面那项是正确的A 革兰染色阴性,体外抵抗力很弱,能产生自溶酶自溶 。 B 脑膜炎双球菌的特异性抗原主要存在于细胞膜上。 C 革兰染色阳性,能产生毒力较强的外毒素。 D 目前我国流行株一直是B群,占90%。 |
[单选题] 女性,30岁,船员,8月1日开始持续发热12天,伴头痛。畏寒。腹泻。纳差,右下腹轻压痛,肝肋下2。5cm,软,无压痛,脾肋下1cm, 查体:体温40 ℃,ALT 90U/L,HBSAg(—),肥达反应:H:1/160,O: 1/80,血象WBC 4.0×10^9/L,N 0.65,L 0.35, 最可能的诊断是A 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 B 疟疾。 C 伤寒(暴发型)。 D 伤寒合并中毒性肝炎。 |
[单选题] 流脑流行期间最重要的传染源是A 病人。 B 慢性感染者。 C 带菌者。 D 带菌动物。 |
[单选题] 中毒型菌痢的临床表现是A 体温正常。 B 剧烈腹痛。 C 尿频尿痛。 D 血压下降。 |
[单选题] 患儿,10岁,主因发热,咽痛2天,出疹1天可见草莓舌,肺无杂音,肝脾不大,既往体健。 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A 药疹。 B 猩红热。 C 麻疹。 D 风疹。 |
[单选题] 流脑普通型的临床分期不正确的是A 前驱期。 B 后遗症期。 C 脑膜炎期。 D 恢复期。 |
[单选题] 肥达反应阳性率最高的时期是A 病后第1周。 B 病后第3~4周。 C 病后第2周。 D 病前1周。 |
[单选题] 确诊流脑的主要依据是A 脑脊液呈化脓性。 B 血清特异性抗体监测阳性。 C 皮肤粘膜瘀点瘀斑。 D 血液、脑脊液涂片镜检或培养发现脑膜炎双球菌。 |
[单选题] 关于痢疾杆菌,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为革兰阴性杆菌,有鞭毛。 B 在外界生存时间甚短。 C 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强。 D 产生外毒素和内毒素。 |
[单选题] 流脑的流行呈周期性,其因素是A 细菌毒力改变。 B 普遍进行预防接种。 C 人群免疫力下降及新易感者聚集。 D 人群带菌率增高。 |
[单选题] 伤寒复发的原因是A 潜伏在病灶内的伤寒沙门菌再度繁殖。 B 潜伏于肠腔内的伤寒沙门菌再次侵入血流。 C 菌血症未完全控制。 D 再次感染伤寒。 |
[判断题]流脑患者在症状消失后即可解除隔离,无需考虑细菌清除情况 正确 、正确。 错误 、错误。 |
[判断题]伤寒的病理特点是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 正确 、正确。 错误 、错误。 |
[判断题]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正确 、正确。 错误 、错误。 |
[判断题]流脑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正确 、正确。 错误 、错误。 |
[单选题] 男性青年农民,7月15日由农村来城,进城后第二天在饭馆吃海蟹并饮酒(同吃者三人,其余二人健在).7月17日晨,突然开始腹泻,初为粘液便,后为清水样便.腹泻不止,难以计数。并伴有频繁的呕吐,不发烧,无明显的腹痛及里急后重查体:T36℃,脉细.BP60/40mmHg,神志淡漠,声音嘶哑,眼窝内陷,呼气稍凉,心肺正常,腹平软,无明显压痛,四肢微凉。下列哪项实验室检查,对快速诊断本病有重要意义A 大便玻片直接悬滴检菌和制动试验。 B 细菌涂片染色检查。 C 碱性蛋白胨增菌培养。 D 血清凝集试验。 |
[单选题] 霍乱弧菌的生理学性状是A 革兰染色阳性.有芽孢.夹膜和鞭毛。 B 霍乱弧菌产生内毒素性质的霍乱肠毒素。 C 需氧.耐酸不耐碱.最适pH4.5~5.5。 D 革兰染色阴性,末端有一根鞭毛,运动极为活跃。 |
[单选题] 夏秋季,一青年有剧烈泻吐米泔样物。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尿量减少,不伴发热和腹痛.首要治疗措施是A 强力霉素静滴。 B 平衡盐液静滴。 C 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 D 等渗葡萄糖液静滴。 |
[单选题] 猩红热在病程2-3周的主要并发症是A 风湿病、肾小球肾炎。 B 中毒性脑病。 C 中毒性肝炎。 D 中耳炎。 |
[单选题] 男,20岁,稽留高热已3周,伴腹胀.腹泻入院,当晚突然出现腹痛,体温骤降至35.5℃,脉搏120次/分,血压60/45mmHg,腹部压痛.反跳痛明显,肝浊音界缩小,血象:WBC18.0×10^9/L,N 0.88,L 0.12,肥达反应H 1:320,O 1:320,最可能的诊断是A 胃溃疡穿孔。 B 阑尾炎穿孔。 C 胆囊炎胆囊穿孔。 D 伤寒肠穿孔。 |
[单选题] 我国流脑流行的主要菌群是A A群。 B B群。 C C群。 D D群。 |
[单选题] 菌痢的粪便特点是A 粘液脓血样。 B 果酱样。 C 黄色或米泔水样。 D 血液与粪质混匀。 |
[单选题] 猩红热潜伏期一般为A 1-2d。 B 2-3d。 C 3-4天。 D 7-9天。 |
[单选题] 一患者急起发热。头痛。呕吐2天,体查:体温40℃,血压94/64mmHg,全身皮肤粘膜有散在淤点。淤斑,颈稍有抵抗感,克布氏征阴性,脑脊液压力 280mmH2O,WBC10×10^6/L,蛋白0.8g/L,氯化物110mmol/L,糖2.5mmol/L.诊断为流脑败血症期,以下病原治疗哪种方案疗效欠佳A 大剂量青霉素。 B 磺胺药。 C 青霉素+氯霉素。 D 头孢霉素。 |
[单选题] 重型霍乱病人常有腓肠肌及腹直肌痉挛,其机制是A 低钙。 B 低钾。 C 碱中毒。 D 低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