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2分):
[单选题] 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中最主要的一项是A 心排血量增高。 B 交感神经兴奋性过高。 C 肾素分泌过多。 D 周围血管阻力增加。 E 心钠素分泌过多。 |
[单选题] 心力衰竭患者水肿通常首先出现在A 眼睑。 B 双手。 C 颜面。 D 身体最低部位。 E 腹部。 |
[单选题] 李先生,36岁,被锋利物刺伤胸壁,胸壁伤口可闻及空气进出的吸吮样声音,应采取的首要急救措施是()?A 封闭伤口 。 B 清创。 C 穿刺排气。 D 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 E 吸氧。 |
[单选题] 病人30岁,原无肺部疾患,因车祸发生休克后,通气良好,但测得PaCO2结果为71kPa(52.5mmHg)。请问病人最可能存在什么情况?A 心功能不全 。 B 肺功能不全。 C 肾功能障碍。 D 碱中毒。 E 脑水肿。 |
[单选题] 最易发生骨折的肋骨是()?A 第1~2肋。 B 第2-3肋。 C 第3~4肋。 D 第4~7肋 。 E 第8-10肋。 |
[单选题] 下列哪项是早期食道癌可能出现的症状A 进行性吞咽困难 。 B 持续性胸骨后疼痛 。 C 进食停滞感、胸骨后剌痛 。 D 声音嘶哑 。 E 进食时呛咳。 |
[单选题] 诊断直径小于 3cm的肝癌最好的方法是A 超声波检查 。 B 放射性同位素肝扫描 。 C 测定血清硷性磷酸酶 。 D 测定血清甲胎旦白 。 E 肝穿刺活检。 |
[单选题] 甲状腺机能亢进手术后最迫切需要紧急处理的并发症是EA 声嘶以至失音。 B 吞咽时呛咳 。 C 甲状腺危象 。 D 面部及手足搐搦。 E 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 |
[单选题] 继发性腹膜炎的病因,下列哪一项错误A 空腔脏器穿孔 。 B 实质脏器炎症扩散。 C 空腔脏器炎症 。 D 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 。 E 腹部手术污染。 |
[单选题] 骨折的特殊体征是A 剧痛 。 B 局部肿胀 。 C 功能障碍 。 D 异常活动 。 E 淤血斑。 |
[单选题]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局部穿刺到脓液后,应采取的治疗是A 骨膜切开术 。 B 骨钻孔减压术 。 C 病灶清除术。 D 病骨切除术 。 E 窦道切除术。 |
[单选题] 急性腹膜炎发生严重休克的原因是A 大量毒素的吸收 。 B 大量体液丢失于腹腔 。 C 中毒性心肌炎 。 D 毒素吸收和血容量减少 。 E 急性呼吸衰竭。 |
[单选题] 刘先生,32岁,因外伤致张力性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其引流瓶的正确位置是低于胸壁引流口平面()?A 10-20cm。 B 20-40cm。 C 40-60cm。 D 60-100cm 。 E 100cm以上。 |
[单选题] 食道癌的主要典型症状是A 吞咽不适 。 B 疼痛或不适感 。 C 进行性吞咽困难 。 D 呕吐 。 E 消瘦。 |
[单选题] 进行性血胸病人的紧急处理措施是()?A 剖胸探查 。 B 固定胸壁。 C 穿刺排气。 D 立即封闭胸壁伤口。 E 抗感染治疗。 |
[单选题] 依据下列哪项诊断为关节脱位A 患处疼痛 。 B 局部肿胀 。 C 关节部位有空虚感 。 D 伤肢活动受限 。 E 局部淤斑。 |
[单选题] 甲状腺术后的体位应是A 平卧位 。 B 俯卧位 。 C 头低足高位 。 D 头及下肢各抬高15~30度 。 E 斜坡卧位。 |
[单选题] 张力性气胸病人的主要致死原因是()?A 气管严重移位。 B 纵隔扑动。 C 反常呼吸。 D 严重缺氧。 E 皮下气肿。 |
[判断题]学前儿童游戏的环境布置越复杂越好,以激发儿童的想象力。 正确 、正确。 错误 、错误。 |
[单选题] 当病人出现血容量不足的症状时,说明在短期内体液丧失至少已达体重的A 3%。 B 5% 。 C 7%。 D 10% 。 E 15%。 |
[单选题] 下列哪项不属切口感染的预防措施?A 术前、术后注意提高病人抵抗力,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B 术中严格无菌技术。 C 避免切口内血肿。 D 避免异物存留 。 E 及时局部理疗。 |
[单选题] 应根据下列哪项来合理选择血管活性药物?A 血压的高低。 B 心跳的快慢。 C 休克的类型和阶段。 D 病人的神志情况。 E 尿量的多少。 |
[单选题] 造成颅内压增高的因素不包括()?A 呼吸道梗阻。 B 剧烈咳嗽。 C 癫痫发作。 D 用力排便。 E 血压下降。 |
[单选题] 烧伤后败血症致病菌主要来源是:A 呼吸道。 B 肠道。 C 泌尿道 。 D 创面。 E 输液管道。 |
[单选题] 赵女士,78岁,高血压20年,家人探视后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头晕,呕吐,进而意识障碍,血压206/110mmHg,CT显示颅内高密度影,需立刻降颅压和镇静,应禁用的药物是()?A 吗啡 。 B 甘露醇。 C 地西泮。 D 硝苯地平缓释片。 E 尼莫地平。 |
[单选题] 适于采用包扎疗法的烧伤创面是:A 面颈部浅度烧伤。 B 会阴部烧伤。 C 四肢浅Ⅱ度及深Ⅱ度烧伤。 D 四肢高压电接触伤。 E Ⅲ度烧伤。 |
[单选题] 手术后尿路感染的基本原因是:A 尿潴留。 B 膀胱炎。 C 肾盂肾炎。 D 肾盂炎。 E 前列腺炎。 |
[单选题] 休克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心脏前负荷。 B 增加心脏后负荷。 C 增加心肌收缩力。 D 提高组织的血液灌流量。 E 降低组织代谢。 |
[单选题] 循环骤停进行复苏时最有效的药物是A 肾上腺素。 B 异丙肾上腺素。 C 去甲肾上腺素。 D 间羟胺。 E 多巴胺。 |
[单选题] 深部脓肿的特点是: A.局部红、肿、热、痛明显 B.局部波动感明显 C.全身中毒症状不明显 D.局部仅有水肿现象,但无压痛 E.局部水肿,压痛明显,穿刺可抽到脓液A 局部红、肿、热、痛明显。 B 局部波动感明显。 C 全身中毒症状不明显。 D 局部仅有水肿现象,但无压痛。 E 局部水肿,压痛明显,穿刺可抽到脓液。 |
[单选题] 在烧伤治疗过程中,自始至终的问题不包括下列哪项?A 休克的防治。 B 感染的控制。 C 创面的正确处理。 D 营养的补充。 E 预防水肿。 |
[单选题] 外科应用抗菌药物时,正确的是:A 抗菌药物的剂量一般按年龄计算。 B 应用抗菌药物后,可以减免一些外科处理。 C 所有的外科感染均需应用抗菌药物。 D 外科感染时,一般情况下首选广谱抗生素并联合用药。 E 手术的预防性用药应在术前1小时或麻醉开始时静脉滴入,一般均在术后24小时内停药。 |
[单选题] 下列关于全身性外科感染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 菌血症是脓毒症的一种。 B 当代外科感染中,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已超过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 。 C 外科真菌感染属于条件性感染。 D 真菌感染时血培养易发现。 E 伴有厌氧菌感染时易形成脓肿。 |
[单选题] 各类休克的共同点为:A 血压下降。 B 有效循环血量的急剧减少。 C 皮肤苍白。 D 四肢湿冷。 E 烦躁不安。 |
[单选题] 休克失代偿期的微循环变化主要为:A 微循环收缩期。 B 微循环扩张期。 C 微循环衰竭期。 D 直接通道开放。 E 动静脉短路开放。 |
[单选题] 烧伤创面出现焦痂下积脓,下列处理方法哪项不正确?A 清除焦痂,充分引流。 B 加用抗生素,取暴露疗法。 C 控制感染下切除焦痂植皮。 D 中药外用,蚕食脱痂。 E 湿敷包扎治疗。 |
[单选题] 定期测量血压,可以帮助判断有无休克及其程度,下列哪项数字表示存在休克?A 血压逐渐下降,收缩压<13.3kPa(100mmHg),脉压<2.67kPa(20mmHg) 。 B 收缩压<12.67kPa(95mmHg),脉压<5.34kPa(40mmHg) 。 C 血压逐渐下降,收缩压<12kPa(90mmHg),脉压<2.67kPa(20mmHg) 。 D 收缩压<13.3kPa(100mmHg),脉压<4kPa(30mmHg) 。 E 收缩压<12.67kPa(95mmHg),脉压<4kPa(30mmHg)。 |
[单选题] 输尿管结石患者,进行手术前必须作A 多活动 。 B 多饮水 。 C 输血 。 D 腹部平片检查。 E 尿常规检查。 |
[单选题] 关于战伤固定,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凡软组织损伤均不必固定。 B 固定范围一般应包括骨折远、近二个关节 。 C 骨关节损伤时均须固定。 D 固定既要牢靠不移,又不可过紧。 E 急救时如缺乏材料,可用自体固定法。 |
[单选题] 男,45岁,上腹胀,隐痛,乏力,消瘦,食欲下降4个月。体查:腹肌稍紧张,腹部有移动性浊音,贫血。直肠指诊膀胱直肠窝扪及结节状硬块,无压痛,不活动。应考虑A 直肠息肉。 B 前列腺癌。 C 盆腔脓肿。 D 胃癌盆腔种植性转移。 E 直肠癌。 |
[单选题] 诊断肾损伤依据下列哪项即可成立A 腰部有肿胀、压痛 。 B 外伤史和血尿 。 C X线检查,尿路摄片。 D 肾扫描 。 E 静脉肾盂造影。 |
[单选题]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可以施行择期手术的时间是:A 1个月内。 B 2个月内。 C 3个月内。 D 6个月内 。 E 6个月以上。 |
[单选题] 王女士,45岁,因左侧乳头无痛性血性都液就诊,体格检查:在乳辈下方可们及一米粒大小种块,挤压时溢液增多,首先考虑为()?A 乳腺癌。 B 急性乳腺炎。 C 乳腺纤维腺瘤。 D 乳腺囊性增生病。 E 乳管内乳头状瘤。 |
[单选题] 关于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哪项检查最重要A 体温、脉搏变化 。 B 右下腹固定而明显的压痛点 。 C 直肠指检发现 。 D 有无腹肌紧张 。 E 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 |
[单选题] 最常见的腹外疝是A 股疝 。 B 切口疝 。 C 腹股沟直疝 。 D 腹股沟斜疝 。 E 脐疝。 |
[单选题] 关于阑尾炎的体征,下述哪项错误A 右下腹固定压痛 。 B 腰大肌试验阳性,示阑尾位置较深 。 C 闭孔肌试验阳性说明阑尾位置较低 。 D 直肠右前方有触痛,说明有盆腔脓肿 。 E 右下腹包块,可能为大网膜包绕的炎性包块或阑尾周围脓肿。 |
[单选题] 42. 急性乳腺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A 厌氧菌。 B 变形杆菌。 C 大肠埃希菌。 D 溶血性链球菌。 E 金黄色葡萄球菌。 |
[单选题] 乳腺癌病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A 乳头内陷。 B 乳房无痛性肿块 。 C 乳房皮肤溃疡。 D 乳房皮肤橘皮样改变。 E 两侧乳头位置不对称。 |
[判断题] 一个国家的兴盛与其文化的繁荣没有必然联系。正确 、正确。 错误 、错误。 |
[判断题] 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推动经济发展,创造物质财富。正确 、正确。 错误 、错误。 |
[判断题]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正确 、正确。 错误 、错误。 |
[单选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 )A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B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决定》。 C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D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单选题] 文化自信自强的内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 )的统一体A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B 时代精神。 C 创新文化。 D 民族精神。 |
[单选题] ()是担负文化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A 党的领导。 B 文化发展繁荣。 C 文化自信。 D 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文化。 |
[单选题]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中的“两手”指的是()。A 物质文明和制度文明。 B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C 经济文明和精神文明。 D 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 |
[单选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坚 持不懈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社会主义文化,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A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B 民族的先进的大众的。 C 民族的文明的科学的。 D 民族的理性的大众的。 |
[判断题]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形于中”而“发于外”。正确 、正确。 错误 、错误。 |
[判断题] 中国的人口问题,最重要的是提升人口数量。正确 、正确。 错误 、错误。 |
[判断题] 人口减少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利弊兼有,不能只看一面,“人口决定论”“人口无关论”都是不对的。正确 、正确。 错误 、错误。 |
[判断题] 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推动 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唯一正确道路。正确 、正确。 错误 、错误。 |
[判断题] 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更好地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正确 、正确。 错误 、错误。 |
[单选题] 根据现阶段中国人口发展趋势,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应当否定计划生育政策。 B 中国的人口红利很快就会消失。 C 中国仍然具有明显的人口综合红利。 D 中国应该完全放弃对人口数量的追求。 |
[单选题] ()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A 文化自信。 B 道路自信。 C 制度自信。 D 理论自信。 |
[单选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 )A 2024年7月14日。 B 2024年7月18日。 C 2024年7月19日。 D 2024年7月20日。 |
[单选题] 关于中国人口发展新形势,以下表述最准确的是()。A 人口持续不断增长,资源环境压力巨大。 B 人口结构持续优化,人口红利持续释放。 C 人口总体由增量发展转向减量发展,结构性问题显现。 D 人口素质有所下降,劳动力市场萎缩。 |
[单选题] 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了“就业难”“用工荒”。为解决“招工难”与“就业难”这一结构性矛盾,可以采取以下举措中的()。A 增加就业岗位。 B 降低就业门槛。 C 提高劳动者素质。 D 增加劳动人口。 |
[单选题]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 )A 可选项目。 B 本质要求。 C 补充内容。 D 远期目标。 |
[单选题] ()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A 希腊罗马文明。 B 印度文明。 C 两河流域文明。 D 中华文明。 |
[单选题] 关于“人口红利”,以下表述中最准确的是()。A 指人口数量众多带来的劳动力优势。 B 指人口结构年轻化带来的抚养比优势。 C 既与人口数量和结构有关,更与人口素质、经济政策及配套措 施有关。 D 与人口没有任何关系,完全取决于技术进步。 |
[单选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 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A 连续性。 B 和平性。 C 统一性。 D 包容性。 |
[判断题] 资源环境生态问题归根到底是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问题。正确 、正确。 错误 、错误。 |
[判断题] 国内外实践证明,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发展方式是可持续的。正确 、正确。 错误 、错误。 |
[判断题] 中国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大力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推动能源革命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系统推进清洁生产,统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正确 、正确。 错误 、错误。 |
[判断题] 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不是人类社会实现永续发展的唯一选择。正确 、正确。 错误 、错误。 |
[判断题] 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实现了土地退化“零增长”,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正确 、正确。 错误 、错误。 |
[单选题] 力争()前实现碳达峰、()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 承诺。A 2030年 2050年。 B 2030年 2060年。 C 2035年 2050年。 D 2035年 2060年。 |
[单选题]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A 新型生产力。 B 新质生产力。 C 新式生产力。 D 高质生产力。 |
[单选题] 2025 年 1 月 2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鞍钢集团所属的本钢板材 冷轧总厂第三冷轧厂考察时指出:“制造业要坚持高端化、智能化、()方向,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像鞍钢这样的国有大企业 要为中国式现代化多作贡献。”A 精密化。 B 绿色化。 C 可持续化。 D 多样化。 |
[单选题] 从中央层面首次对全面绿色转型进行系统部署的重要文献是()。A 2013 年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B 2018 年发布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 C 2023 年发布的《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 D 2024 年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 绿色转型的意见》。 |
[单选题] 推进()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形成绿色低碳产业竞争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A 节能减排。 B 碳达峰。 C 碳中和。 D 碳达峰碳中和。 |
[单选题]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从根本上转变(),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A 生产方式。 B 生活方式。 C 消费方式。 D 发展方式。 |
[单选题] (),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主战场。A 能源。 B 食品。 C 水。 D 土壤。 |
[单选题] 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一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课题。推(),就是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发展的做法。A 绿色生产。 B 绿色流通。 C 绿色生活。 D 绿色发展。 |
[单选题] 中国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优质产能,为世界()发展提供了重要助力。A 创新。 B 绿色。 C 协调。 D 共享。 |
[单选题] ()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经济社会 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A 科技安全。 B 政治安全。 C 经济安全。 D 能源安全。 |
[判断题]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 战略性支撑。正确 、正确。 错误 、错误。 |
[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走过了由旧到新、由小到大的非凡历程,实现了从文盲大国向教育大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正确 、正确。 错误 、错误。 |
[判断题] 我们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正确 、正确。 错误 、错误。 |
[判断题] 建设教育强国,提升思政引领力,必须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空间和阵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正确 、正确。 错误 、错误。 |
[判断题] 当今时代,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正确 、正确。 错误 、错误。 |
[单选题] 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是()。A 推动文化繁荣。 B 促进经济发展。 C 服务高质量发展。 D 提升国际地位。 |
[单选题] 高等教育要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动态调整学科设置,超常布局(),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A 尖端学科专业。 B 急需学科专业。 C 应用学科专业。 D 教育学科专业。 |
[单选题]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是( )A 教育、科技、人才。 B 国家安全。 C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D 民主法制建设。 |
[单选题] 当前,我国教育强国建设进入了蓄势突破、全面跃升的重要阶段。 2024 年全国教育大会吹响了朝着()年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的嘹亮号角。A 2030。 B 2035。 C 2040。 D 2045。 |
[单选题] 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A 雄厚的经济实力。 B 高水平的创新人才。 C 宏大的理论体系。 D 有效的激励机制。 |
[单选题]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是( )A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C 革命文化。 D 时代精神。 |
[单选题] 建设教育强国需要我们围绕()这个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A 立德树人。 B 发展经济。 C 共同富裕。 D 自立自强。 |
[单选题] 当前,区域、城乡、群体之间的不平衡仍然是国家发展面临的 现实问题。要解决教育机会公平的问题,建设教育强国,就要不断优化(),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A 地方政府资源配置。 B 市场人力资源配置。 C 区域教育资源配置。 D 自然环境资源配置。 |
[单选题]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这属于教育的()。A 政治属性。 B 人民属性。 C 战略属性。 D 教育属性。 |
[单选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我国()设立欧美之外的首个全球性一类中心——国际 STEM 教育研究所。A 北京。 B 上海。 C 深圳。 D 杭州。 |